枇杷大概在每年的七月底、八月初這個時候開始要準備凍葒、催花,隔年清明前後收成。去年的雨水較少,新社地區的枇杷開花情形普遍不錯。枇杷使用光合發最明顯的效果就是葉片會變得比較堅挺且葉面平滑度上升,
- Feb 03 Tue 2015 12:27
臺中/新社/枇杷
- Jan 15 Thu 2015 17:13
彰化、埔鹽、陳大哥的小番茄part II
上次來到陳大哥的番茄園參觀,昨天(14日)再次登門拜訪,來看看小番茄的狀況如何,廢話不多說,先來看看照片吧!
- Jan 07 Wed 2015 14:24
新社王大哥的葡萄園II
- Dec 29 Mon 2014 22:37
彰化、埔鹽、陳大哥的小番茄
- Dec 27 Sat 2014 13:04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談農作物病害預防概念與操作
- Dec 26 Fri 2014 09:27
濕冷天氣,低溫高濕的病害易發生,請各位農民注意!
連日濕冷天氣,喜歡低溫高濕的病害有灰黴病、菌核病、露菌病、白粉病與晚疫病等,請各位農民注意!
- Dec 23 Tue 2014 14:04
木瓜栽培管理簡要指南
木瓜栽培管理簡要指南
台灣木瓜以中南部平地與設施栽培為主,全年可種。木瓜適生溫度 21–33℃,需排水良好、pH 6.0–6.5 的砂質壤土。近年多以 32 目網室防蟲,降低木瓜輪點病毒(PRSV)及小型害蟲風險。
栽培流程與生育重點
-
育苗與整地:苗期需設施防蟲,使用健康種苗,以兩性株為主。整地時施入完全腐熟有機質肥(約 10 噸/公頃),配合基肥翻入,並設置支柱、防風網與排水系統。
-
定植活棵:選晴朗日種植,避免連雨。插設支柱與主幹柔性綁縛,定植後穩定供水,避免過量氮肥。
-
營養生長:定植後 1–3 月以氮肥搭配高碳液肥為主,保持 18–22 片有效葉。去除腋芽與畸形花,促進主幹健壯。部分栽培採斜栽或偃倒矮化,利於管理與採收。
-
開花坐果:約 3–5 月開始,注意補充鉀、硼、鈣鎂搭配高碳液肥,注意缺硼易造成畸果。乾旱期需穩定灌溉。
-
果實發育:依樹勢疏果避免負載過重。雨季改以穴施肥,減少淋洗。持續清除老葉、病葉與病果,維持通風與衛生。
-
採收管理:定植後 8 個月左右可採收,果皮轉色 1/3 為常見標準。採收後需分級、預冷與清潔包裝。
-
更新與休園:產期末或病株率高時,全面清園並補充有機質與改良土壤,避免連作障礙。
肥料管理
-
基肥:酸性土壤可施石灰改良,鹼性可用硫磺粉調整。基肥以腐熟堆肥全層撒施,並視土檢調整 N-P-K-Mg-Ca-S 與微量元素。
-
追肥:定植至初採期以小量多次為原則。雨季前進行穴施(樹冠周邊 4–6 穴,深 40–50 cm,分層覆土),有效降低肥料流失。颱風淹水後,應先整枝降負載,待根勢恢復再施肥。
病蟲害管理
-
PRSV(輪點病毒):蚜蟲、粉蝨為主要傳播媒介,預防蟲害為主要防治手段。實際上以設施栽培、病株剷除、苗期套袋或反光材預防為主,無有效治療藥劑。
-
果疫病(Phytophthora):雨季常見,應清園並噴施合法銅劑類藥劑。
-
黑腐病(Erwinia):由傷口感染,需加強衛生與防傷,利用新光合發提高植體碳氮比能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性。
-
炭疽、白粉病:保持通風與移除病葉,必要時依規輪替用藥。
-
粉介殼蟲:乾旱或花期易爆發,苗源檢疫、防螞蟻與初期油劑噴灑有效。
-
葉蟎:乾熱環境常見,早期偵測與輪替殺蟎劑管理。避免過量氮肥並維持濕潤。
雨季與颱風對策
-
防水排水:高畦、暗管與覆蓋材,暴雨後及時揭開排水透氣。
-
施肥:雨季前完成穴施,強降雨後先降負載,再恢復施肥。
-
防風:颱風前加強支柱固定,風後注意補做遮蔭防日灼。
-
清園:雨後立即清除病果與落果,避免病害擴散。
總結
-
木瓜栽培重點在於選擇適當時機與環境定植,兼顧肥培、病蟲害預防與雨季颱風管理。採用設施栽培、防病清園與紀錄管理,可穩定產量並提升品質,達到精品果品標準。
- Dec 19 Fri 2014 11:17
農好事 Know How's 小學堂--作物生理篇--[圖解]光合作用、農作物色香味與產量的關鍵
[圖解]光合作用、農作物色香味與產量的關鍵
- Dec 08 Mon 2014 16:07
老樹養護篇-褐根病處理
褐根病是土壤中有害真菌經由根部入侵引發的病害,通常發現的時候都已經為時已晚。除了褐根病菌之外,常見的長靈芝、長香菇的情形,也會對樹木造成莫大的傷害。針對疑似遭受感染之個案,農好事的樹木養護團隊建議的對策如下:
- Dec 02 Tue 2014 17:54
現代農業思維可以是什麼樣態?
工業革命之後,農業生產習慣以化肥及農藥做為栽培管理的主力工具,但隨著化肥農藥長期過量或不當使用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