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皮上卡水垢(或稱水菇),正式的名稱是「芒果露水斑」,這個問題的成因真的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濕度太高露水在表皮停留曬到太陽造成的,也有人懷疑是套袋防水功能異常造成水氣附著在表皮上影響發育,而阿德我觀察芒果表皮露水斑的型態與分布特性,
推測應該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微生物在表皮上繁殖造成的痕跡,理由如下:
1.露水斑幾乎都是圓形的。2.分布隨機,偶呈帶狀。3.有些有經驗的農民提到,噴肥多的容易卡這種"水菇",所以堅持芒果不能噴葉面肥。
(下圖)露水斑造成芒果外觀不好看,影響品質及價格。
為了證明露水斑確實是由微生物造成的,阿德找了不少資料問了不少人,終於找到一篇由研究報告,確認是一種名為「枝狀芽枝黴」的真菌搞得鬼,這真菌不會讓芒果腐爛,但會讓表皮不好看。既然鎖定對象,後面就好辦很多~
今年(2023)我和屏東新埤莊先生落實以下防治露水斑的原則方向與建議:
1. 建議套袋前兩次的葉面防治著重殺菌工作並避免使用葉面肥,特別是含有"有機質"成份的葉面肥或營養劑,以免套袋後果皮殘留的營養物質營造出適合微生物繁殖的環境(特別是套袋後遇雨水)
2. 根據研究,芒果防治炭疽病的藥物"鋅錳乃浦"這類M3機制的殺菌劑對枝狀芽枝黴的抑制效果不錯,加上"鋅錳"是微量元素的一種,對芒果外表品質也有正面的助益。
3. 因為後期葉面肥需要控制,使得前期營養管理的重要性更加提升,基礎打好後面的煩惱就可以少很多。特別是新梢萌芽初期的葉面品質提升強化關係到後續光合作用的效率以及碳水化合物營養的蓄積量,讓葉片常保年輕,能促進葉片光合作用在高水準的效率表現期間延長不少。
葉片常保年輕的秘密武器在這邊 https://agprime.pixnet.net/blog/post/131416583
4. 套袋前的果實殺菌處理單純化,避免與營養劑混用,推測可降低罹病率。例如: 第N-2次噴藥防治:肥不拘+防治藥劑 > 第N-1次噴藥防治:化學肥+藥劑 > 第N次噴藥防治:純藥劑 > 套袋,盡量限制營養物質有殘留在果皮上搞怪的疑慮。
實戰經驗自己講不準,請莊先生以文字說明,截圖以資證明~
--
113.11.19 編修
112.08.20 首次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