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發生裂果或裂柄,意味著作物的細胞與細胞之間,因為不知名的原因而分離開來(廢話),所以想要了解裂的原因,得先了解植物細胞與細胞之間, 究竟存在著甚麼樣的秘密。
水分是所有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農作物當然也不例外。如果我們把動物的細胞放在水裡,動物細胞會因為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出現壓力差,水分源源不絕的流入細胞內,使細胞內的膨壓提高,最後當膨壓超過細胞能承受的壓力時,細胞膜就會破裂,細胞也會死亡。
作物(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了一層「細胞壁」的保護,因此能夠承受水分造成的強大膨壓。植物細胞與細胞之間的孔隙,有70%是由少量的纖維素、半纖維素與大量的果膠質(主要是果膠酸與果膠酸鈣)混合填充其中。重點來了,雖然植物細胞不會被水脹破,但是吸水後的植物細胞,就如同扁平的氣球吹氣後,形狀會發生改變,所以細胞間隙的形狀也會跟著發生改變,因此填充在孔隙間的纖維素、半纖維素與果膠質,就要負起緩衝變形的重責大任,如果無法負荷,細胞孔隙就會因此而分離,形成我們觀察到的裂果或裂柄現象。
作物會不會裂,甚麼時候裂,主要受環境與品種特性的交互作用影響,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 土壤水份快速變化是造成裂的最大原因。
2. 濕度持續過高,使植物表皮角質層過度吸水而導致組織漲裂。
3. 品種特性,例如果實表皮會變薄或者彈性不佳的品種。
4. 氣溫變化、氮素過高或不當催大,使作物組織發育變化過快
5. 或者缺鈣、缺硼的情況發生。

以上5種是比較常見的原因,針對這些誘發「裂」的因素,我們可以採取下列幾項的預防措施,來降低損失。

1. 維持穩定的土壤水份濕度穩定,這部分可透過草生栽培或持續性的水分調節方式如滴灌、深溝給水,來維持土壤水分的恆定,可有效減少作物裂開的情形。
2. 澆水灌溉時避免從果樹上方給水,以免灌溉水直接接觸果實,使果實過度吸水而開裂。
3. 控制溫差變化,這部分得靠設施輔助。
4. 果實中後期適當的限制水分吸收,可提高甜度與減少裂果。
5. 品種選擇,以蓮霧為例,近年來引進的泰國種Thub Thim Chan與印尼大果種蓮霧,裂果率都明顯低於本土栽培的南洋種及大果種。
6. 如果判斷為缺鈣、硼元素造成的裂果,補充足夠的鈣、硼元素即可。須注意的是,鈣與硼元素在植物體內的移行性非常差,因此需提早施用補充,或用效率較高的含鈣、硼元素液肥從葉面直接進行補充。
--

20180413 編輯發表

 

參考資料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蓋澎湃 果膠質
    全站熱搜

    佑辰農好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